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of Los Angeles 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

We don't make a photograph just with a camera; we bring to the act of photography all the books we have read, the movies we have seen, the music we have heard, the people we have loved. -Ansel Adams
現在的時間是 週六 11月 16, 2024 2:01 pm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週三 5月 20, 2009 4:34 a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19, 2008 12:18 am
文章: 2669
这里转贴一篇有关论摄影批评的论文.作者:赵昊

摄影批评是什么?摄影批评是批评家根据一定的艺术思想,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对摄影家从思想到创作进行论述,对摄影作品从形式到内涵进行分析,对摄影现象从历史到现状进行阐释,它是对摄影家的摄影创作更深刻、更透彻的解析与展示,是对摄影作品更高、更深层次的鉴赏与分析,它是摄影艺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摄影创作既起到总结、鉴别、评判的作用,又具有启发、引领、指导的功能。------赵昊


论摄影批评的构建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摄影图片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图片了解世界、增广见闻、审视自我、感悟人生,摄影创作的春天到了。然而与摄影创作的日益繁荣相比,摄影批评却是异常冷清,中国摄影并未真正的构建自身的批评语境与批评体系。
摄影批评并未构建自身的批评语境与批评体系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摄影界自身并未重视,二是摄影人自己也意识不强。多年来中国摄影界总是努力将摄影艺术确定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但这仅仅是就创作而言,实质上,摄影界自身并没有将其视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自觉,也并没有形成与其相适应的科学、系统的体系,大多数摄影人也仅仅陶醉于创作数量的不断增多与创作质量的稳步提升上,并未能真正由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与他人的作品。正是由于摄影界和摄影人的批评意识较为淡薄,导致中国摄影批评未能形成一定的体系。此外在摄影批评中还出现了一些误区:有的摄影批评过分强调表现自我,而呈现出疏离社会生活、疏离人民群众的倾向。有的摄影批评一味地追求理论色彩和理论深度而忽视了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摄影艺术创作近年来多元化发展速度不快,整体水平提高不够。至今相当数量的摄影人并未能从真正意义上了解摄影批评,以及如何构建摄影批评。
摄影批评是什么?摄影批评是批评家根据一定的艺术思想,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对摄影家从思想到创作进行论述,对摄影作品从形式到内涵进行分析,对摄影现象从历史到现状进行阐释,它是对摄影家的摄影创作更深刻、更透彻的解析与展示,是对摄影作品更高、更深层次的鉴赏与分析,它是摄影艺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摄影创作既起到总结、鉴别、评判的作用,又具有启发、引领、指导的功能。
在空前繁荣的摄影文化发展状态下,构建有价值的摄影批评体系具有紧迫性、必要性。我们该如何构建摄影批评呢?
摄影批评的构建需要摄影界的共同关注。摄影批评首先要有批评的平台,需要摄影媒体的支持,国内不少刊物与网站在介绍摄影家及其作品时,大多是单一的论述,即简单的梳理摄影家的个人简历,逐一赞颂其不同时期作品的思想主题与视觉语汇,并简单的附上各项技术参数,最后再加个总评,此类文章算是表层介绍尚可,但与摄影批评相比,其理论高度尤显不足,对摄影创作的发展并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摄影媒体对摄影批评的态度直接影响摄影批评的展开,摄影媒体应当是批评新风的倡导者。
摄影批评的构建需要摄影人的自觉关注,积极研究。摄影人应理解、支持与参与批评,共同构建批评体系,这样的关注是建立在对摄影批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在于认真阅读批评文章,虚心听取文章的论述,积极与批评家开展交流与对话,思考问题,提高创作。另一方面,摄影人积极参与摄影批评,新时代的摄影人应具备批评家的素养,思考自己及他人作品,并作为批评的主体而发表言论,在观照、评析他人摄影作品时更具实践的发言权,在开展批评的同时能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准。
摄影批评的构建需要一批理论家切实展开批评,对摄影艺术创作实践有针对性的批评,突破、超越单一层次的解释与说明,以繁荣摄影艺术创作。纵观近年来的摄影批评,有的批评不是从现实问题和现实经验中提升理论批评话语,而是借用一套套的理论辞句,表面看似乎很合逻辑,很有深度,但结果总是显出牵强生硬的技术痕迹,成为“批评的失语”。摄影批评文章有真知卓见的为数不多,有些文章过于随意,有些分析过于泛泛,有些论述人云亦云,有些批评只是溢美之词,这些都未能深层分析,不能取得实效。摄影批评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批评语系,真正的摄影批评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摄影作品,形成科学、严谨、规范的摄影批评体系,具有批评的实用价值。批评家一方面要通过评析将真正具有时代精神、艺术魅力、思想内涵、文化意蕴的摄影作品推介给观众,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入的剖析将图片具有的优点整理出来,存在的问题指明出来继而指导创作,并最终通过这种指导与引导来确立摄影创作发展方向,引导摄影家努力创作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反映现实题材,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意识形态服务,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统一,体现出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消费的完美结合。因此,摄影批评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图片分析,它对摄影批评家的批评视野与批评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批评者回到摄影文本进行反复潜心阅读,回到创作主体的真实内心以至创作过程进行认真研究,还需要批评者调动审美经验和理论理解,深入地钻研、感悟与分析。总之,当代的摄影批评家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要掌握各种批评方法,尤其是当今摄影创作已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对于图片更应从宏观与微观上探究,不仅要横向审视,还应纵向定位。要将对摄影家、摄影作品、摄影现象的分析融入到社会学、摄影史、艺术哲学、文化发展等大背景中,用联系、全面的观点分析。摄影家创作思维的形成、摄影作品的艺术特点、摄影现象的生成,其本身就具有多样复杂性,有其历史渊源与现实依据,而摄影批评家无论是对个案解释,还是对整体阐释都应灵活而审慎运用不同的方法站在全面的视角上进行深入批评。
摄影批评的构建还需读者的关注与参与,读者往往注重图片本身所带来的视觉欣赏,通过图片来感受影像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但在关注图片同时留意于高水准的批评文章更有益于读者的视觉阅读,更能深刻体会图片内涵,更能深层感悟形象价值,从而能更广泛的理解摄影图片,提高修养。
在当今摄影艺术创作异常活跃的氛围下,摄影人自我思考、自我辨析、自我判断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理论家的理论思考、观念探讨、深层评析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摄影媒体的理论宣传、学术研讨、批评研究的呼声越来越热烈,也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摄影批评,相关的体系也正在逐步的确立,于此,笔者写下此文,以作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摄影界大家,殷切地期待中国摄影批评的真正构建与繁荣。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构成》---二十一届全国影展金奖作品
middle16597_295315030a255e7[1].jpg
middle16597_295315030a255e7[1].jpg [ 104.16 KIB | 被瀏覽 8449 次 ]



附:作者撰写的一篇摄影批评文章
观察·提炼·表现———浅议二十一届全国影展金奖作品《构成》
  21届国展收件5万余幅,艺术类参加作品3.8万幅(组),艺术类获金奖作品5幅,其中广东摄影家杨晓蔚拍摄的《构成》引人注目。笔者细析作品,感悟颇多。
  杨晓蔚这组作品取材于深圳地王大厦,常规来看应该是属城市建筑摄影的一部分,然而作品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建筑摄影,有些类似于A·西斯金德、R·吉布森的城市建筑拍摄风格,有效地处理平淡的事物使其产生美感。作品能获好评,得益于摄影家对城市建筑的深刻理解,对物体形态的深度发现,对形式美感的深层表现。
  在艺术创作中,作者没有将这幅平日里熟悉、常见的高楼以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用感觉与理智去观察、分析这个影物,并超越了一般层次上的认识,对建筑的固有结构、形状与色彩进行深度的理解,脱离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取其部分形状以带给人们一个新鲜的视觉刺激,将其解构重组成理想的极富意味的形体结构,将大楼变成线与色、面与色、光与影组合而成的视觉图样,使平常的景物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一种形式上的美感与抒情的意味。
  《构成》的成功之处是作品中的韵律、均衡、秩序以及巧妙而适度的夸张,作品带给我们的简约之美中流露着一份轻松、宛如一曲轻音乐或是一首抒情诗,我们甚至可以将一幅画面中的建筑理解为巨大的音乐符号。从视觉上看,这一组图片构图严谨,情节丰富,曲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配合恰到好处,直线条之间表现一种坚毅、刚强,曲线又透着无限的延伸,传递着运动的气息,显现得富有活力。这种建筑固有轮廓的线与线搭配展现出一种力量,这种力的显现诉诸于我们的视觉,对应着的均衡给我们带来愉悦。画面中线构成的形是整体的,而每个形都是横、竖相交的线条组成,繁密的线条与大的块面形成反衬与对比,这些统一于整体之中的细部线条颇具表现力,在整体画面平缓的抒情中增添了快速、活泼的节奏,显得整齐中存有精细,形状、线条的重复并随着重复出现的间隔产生了秩序,重复间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此间的节奏美感。这组画面色彩鲜艳而无腻味,红、黄、蓝、绿、黑、白搭配较好,除建筑本身色彩外,作者抽取色块的比例是和谐的,将我们视觉所能感受的较佳状态巧妙地表现出来。在画面里,光所传达的是一种透明性,明暗的分布益于视觉样式的表达,它统一了画面,旨在综合表现整体的统一与差别,同时又潜在地告诉我们这已被压缩为平面的图形中所存的立体感与深度感,隐约地传递着图形所包含的空间结构,使我们观赏构成图片之后会回味起图片所摄对象———立体的建筑,就更加深了对形式美感的理解与赞叹。
  从直觉上看,作品是简单的图样,实则不然,作者在冷静、客观的基础上抽象地表现景物时已存有抒情的浪漫主义成分,故这种表层简单的线条、色彩、光影中蕴含着深度的内容。事实上,这种形式以及形式所带来的美感愈看愈能表现出抒情的意味,正如纳斯特·林格伦所言:“一个艺术家愈是想表达有关感情和抒情的东鳎问蕉运匾!?/SPAN>
  罗丹曾言“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金奖带给我们的思考依旧是在创作中如何去发现美、提炼美、表现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些景物往往由于熟视而无睹,我们应颠覆视觉惯性,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物,不限于物体的外在形态与常规特征,要细细体会物体的细节、质感、色彩、光影等等,真正认识事物的美学价值,充分想象,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运用各种摄影手段让平常景物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出来,拍摄出理想的视觉形象。

_________________
看更多图片:
http://www.photosalonla.org/membergallery.asp?uid=490 网上画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三 5月 20, 2009 10:05 a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02, 2008 4:08 pm
文章: 2366
摄影批评和文艺批评在中国以前一直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更多的印象是批判,实际上批评本身并无贬义,可以说是欣赏,分析和批评的结合体,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研究和评判工作,而批判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甚至是作者进行负面评价的过程,健康的批评环境应该是有多方面意见参与的,而在一个封闭的政治环境中,艺术价值已经让位于权利,在艺术历史上,往往有批判之后,从新审视价值的批评,相反亦然。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simonsun08/ 相册地址
weibo.com/ssunsun 微博
ssunsun.tuchong.com 国内图博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用戶 和 42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_BY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