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摄影大师ROBERT FRANK的生日 (Nov 9, 1924)
National Public Radio 发过一篇“Frank's 'Americans,' Still Revelatory After 50 Years的报道。50 多年前,Robert Frank从28,000张底片中精选出83张,集结成书 - The Americans 《美国人》。 《美国人》出版之初并不被评论界所称道,得到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但对当时的年轻一代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Frank的大师地位是无可争议了,他的作品也依然给我们以启示。
文学城的中文介绍可能会有争议:
http://bbs.wenxuecity.com/greatest-photograpers/723284.html【50摄影大师介绍】之十九, 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Frank
引言回覆:
Robert Frank的代表作是那本从2万多张底片中选出83张的《美国人》。当时他很郁闷:他既对时装影楼里肌肤般深浅的粉黛人生感到厌倦,也不为马格南图片、生活周刊所容。在他看来,生活虽不是雪松岩石、但也不是锦衣香水。从Harper 杂志社辞职后,他作了几个私人项目,包括法国鲜花、桌椅专集,以及逐显"反决定性瞬间" 风格的英国雾都绅士、煤矿工人专集。在秘鲁,他不拍那大好的马球皮球,却专和些山民打堆,拍了本帽子专集。 其实他构图、空间很讲究, 不列松那套玩得也烂熟。
Frank敏锐、逆向思维。这是有来头的。他生长于二战中瑞士一个德国移来的无国籍犹太家庭,天天活在德军马上要打进来了的恐惧中,养成了敏锐的感觉和同情心。后来和凯鲁亚克、金斯堡等混在一起,思想上更加无拘无束。Harper之后,在几位已/将介绍过的大师们的强力推荐下,他得到资助,得以自由地晃荡了两年, 包括出入牢房,造就了一本撼世的《美国人》。
Frank 的反"决定性瞬间"老间巨滑。他不拘小节(如被PopPhoto猛批的粗颗粒、对焦不准等),目的是专拍些直指人心的东西。 Frank拍的不是记实。他的图前后串连,上下呼应,好似在作诗赋词。最要命的是,他不是捕捉有趣的瞬间,而是胸中早有命题,然后技术熟练地随手去拍出一大堆证据。所谓命题,是别人视而不见,他却以外乡人的敏锐观察和情怀,先哲似地看穿了当时50年代蒸蒸日上、 进军全球的的美国社会中的巨大问题。政客弄权,物欲横流,种族冲突、弱者受压、人民被愚,都被他一一列举,拍得触目惊心 (如象圣母圣婴般的黑护白婴、社会排排坐的公车照)。同时,他也很擅长从凡人琐事、社会边缘中捕捉出美丽的火花(如电梯服务员、黑色飙车党)。
有人说他是视欢乐不见,别有用心地传播对新祖国的仇恨。他却认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对实事了如指掌的基础上 (Destiny through awareness)。 83张照片,象匕首一样刺穿了50年代的美国神话。
依我看,Frank讲的那事还没完。现世乱象横生,在美国、中国正以不同形式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地上演的一切,是否与己有关,就看我们的眼神和定夺了。
从百度摘录了一段ROBERT FRANK的中文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5618.htm摄影的魅力
弗兰克的都市摄影的魅力之一是幽雅的视觉戏剧性。从他的许多照片可知,他并不热衷于戏剧性的事件。在他,事件的戏剧性与视觉的戏剧性不是一回事。事件的戏剧性是一种对具体人事的关心,而视觉戏剧性则是透过对现实的深度观察而得到的一种具有哲思色彩的视觉收获。摄影家通过这样的视觉戏剧性来传达对人与现实的本质关心。弗兰克的“视觉戏剧性”融合了视觉与知觉,掺杂着晦涩、暧昧、讥讽、浪漫、感伤、冷漠、优雅、轻快、洒脱等复杂心理的因素,是一首意味丰富的视觉诗。那不是一种可以一目了然的关于现实世界的说明,而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思辨。他在用照相机与都市这个他者对话,诘问都市这个他者,这其实也是同时在与孤独的自己对话,诘问自己。他是在用摄影这个方式求解关于都市的复杂问题。他用经得起细细咀嚼的画面向你提供细细咀嚼现实的契机。也就是说,在你咀嚼他的画面时,也就意味着你同时也在咀嚼都市这个现实。他是在以摄影进行与都市的交感通灵,而他的影像证明他作为一个都市的通灵者是当之无愧的。
都市画面
弗兰克的都市画面是一道理解都市的门坎。你若有幸经过他设下的此一门坎,你就会对都市现实的深奥之处获得一番新的领会。弗兰克的街头摄影是一种智力考验。他的都市影像既考验你的眼睛,同时也考验你的感性与智力。这是一种理解都市、在都市生存所必需的感性与智力。也有一种天赋,可在街头最不起眼之处发掘出一种代表某个特定都市的气质的象征物。他从街头的一切事物寻找抒情的根据。也会调动自己纤细的神经,从平凡的场景中发现一种打动人心的诗意。他直如逸笔草草却已经捕捉到对象神韵的中国水墨画画家那样,可以以他冷冷的一瞥一网打尽周围的一切并使之悉数获得意义。而强烈的现场感与生的气息经过他的独具魅力的影像还原,构成了他的照片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形式上的创新
但几开创一代新风的摄影家,其在形式上的创新也必定是自成一格。弗兰克的照片总以一种浑然天成的构成感牵动人心。他擅长以一种表现看似挥洒随意的精妙无比的构成来传达他对都市生活的独特理解。他的每一个画面就像是一个视觉警句格言似的简洁、凝练、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种风格简直就像是为都市准备的。现代都市生活的随机、零乱、偶然等特点在他的照片中得到了最准确的还原。从他的照片构成看,有时简单到可以归纳成几根简单的线条,但这是摄影家对世界作出的一种诗意的影像概括。这种概括是对都市生活的一种清醒的洞察与关切,也是摄影家本人对世界的一种充满睿智的影像把握。
稳重摄影
与他的同时代人、美国摄影家威廉·克莱因的奔放、冲动的摄影相比,弗兰克的摄影相对稳重,和缓,不事嚣张。如果说克莱因的摄影是一种对都市的不计后果的敌视与攻击的话,弗兰克的摄影则是对都市生活的各种滋味细细品味后的结果。就他们的行动样式来说,克莱因属于主动出击型,他通过这种积极的出击去攫获他需要的某些东西;弗兰克则属于潜伏型,他的照片是在一种冷眼旁观后顺手拈来的收获。
弗兰克与他的同时代人威廉·克莱因的摄影是西方当代摄影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的都市摄影可列入纪实摄影的范畴,但与他们之前的纪实摄影不同的是,他们的摄影话语已经不具有基于西方人文主义普遍价值观念的大叙事风格,而是出自他们自身的感动与经验的个人叙事风格。他们的影像话语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求助于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阐释学、理性主体或劳动主体的解放、财富的增长等某个大叙事(让—弗朗索瓦·奥利塔语)的元话语的质疑”。他们的纪实作品不是为了阐述一种普遍的理念,而是一种基于个人的生命经验、着眼于个人的生命现实的一种个人发言。是对一种大一统的价值观的反叛,是对多元主义的渴望与呼唤,是以影像方式对当时麦卡锡主义一统天下的沉闷的美国现实的一种对抗。弗兰克与克莱因的影像与当时的“垮掉的一代”共有一种精神特征,即对一味追求“进步”、“力量”、与“物质”的美国的“美德”持有一种强烈的怀疑。他们的从个人立场出发的纪实摄影的出现,为后来诸如1970年代的黛安娜·阿巴丝的“新纪实”风格、1980年代的南·戈尔丁的私秘纪实风格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