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of Los Angeles 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

We don't make a photograph just with a camera; we bring to the act of photography all the books we have read, the movies we have seen, the music we have heard, the people we have loved. -Ansel Adams
現在的時間是 週日 10月 06, 2024 3:27 pm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72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结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12:15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看了这些照片和我所罗列的事实,你不应该说我偏激。
这里面是生活在农村里形形色色的人。有贯做生意的,有中学教师,有残废军人,有离休干部。我也没有刻意描写黑暗,如果是那样,我就专门去找那些孤儿寡母家,和智障,残疾成员/家庭了。
这是北方农村典型的概貌。你可能说北京近郊有些村子已经很富了。但那是个例。我要的是能代表平均状态的典型。

我要呼吁的是中国社会的不公一面。(当然它也有公的一面,不想在此辩论)。从49年到现在,中国的户口制,配给、物价调控制,和现在推行的公务员制,国办和民办制,企事业单位待遇,划区域性高考和录取制,社会主义民主(官主)等等,都是把农民的利益放在最底层或者根本不考虑在内。


官儿都是城市/城镇户口 (如果你提出一个县长、市长、省长、或政治局常委是农村户口的我就彻底投降了)。官主就是城市人做主。此乃中国农民长期受掠夺的根本原因


你可能说,农民的生活不也在好转吗?是的,这就是中国政府一贯的安民方针 - 让农民自己说生活在一天天好转。废话! 拿改革初期水平来说,国家让工人每月平均赚100块。农民赚不到十块。现在工人收入增加了30倍,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十几倍。那时候工人顾不起农民做保姆,现在农民到工人家里做保姆。 你说农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要知道生活水平有相对性 - 看你在所处的社会里的那个水平。

你又说,如果农民勤快点,到城里来打工,不就赚到了? 我说又是废话,为什么不把国家的企事业单位统统设在农村,然后首先雇佣当地人口,给城市人口想来农村工作的设绿卡制,每年只发3个绿卡给城市人口(够宽松的了)。那样城市人口就会非法来农村居住当保姆了。再让村里的民兵不定期搜索非法居住的城市人口。抓到以后直接拘留,24小时以内赶回到城里去。

知道什么是城乡差别了吗?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最後由 Greg L. 於 週日 9月 27, 2009 12:07 am 編輯, 總共編輯了 4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12:33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frank L6 寫:
Greg在宝贵的探亲时间,还不忘一个摄影人的职责,在网上给我们介绍国内农村鲜活的现状, 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一些北方小村的人与事,观点与报道水平如何,暂且不论,对我而言,比看那些个跑到国内某某风景区亦或西藏新疆,拍些个浮光掠影,似曾相识片片,更有意思。精神可嘉,赞!如还有时间的话,请继续。。。。。

另:报道时请注意如下技术问题:

1,.在报道过程中,应尽量隐去自我,通过叙述事实,让事实说话.让受众自己得出结论;
2.重视数字的收集整理,必要时让数字说话.有时看到的"真实"可能是虚假的.
3.要“忘记”自己的感想感受,而多收集被采访人内心的感想感受。
3.照片可以或证实或补充你的叙事,或独立表达事件.拍摄时要突出主题,形式上宜用黑白片.
4.选题上应尽量立体,平衡.如贫与富;城与乡;先进与落后等.

祝旅行愉快,期待更多报道。



谢谢提示。这个报道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想尽全力做到真实。用第一人称,因为他的确是我的视角。目的也在于和大家对白。像大眼和Rick 提出异议就很让我高兴。不辩不明。 我自己常常犯错。在这个话题上我希望我错了。

没有用黑白,也是为了保持真实性。所有照片都尽量保持了原色,也没有做光调处理。在文章和选题等方面承认没有认真考虑。没有当作严肃任务来做。
大部分都是在和家人一起串门时和在城里逛街时抓拍的。很多是偷拍的。没有什么艺术性或技术水平可言。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8:49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再敲几个字。
首先对Greg回国能够心平气和地拍这些民生片子表示钦佩。这个我就做不到,一回国肯定就是急吼吼的不是黄山就是张家界,像这样不急不燥地在家乡抓拍生活中最真实最亲切的东西,需要对家乡巨大的感情和付出,这个很钦佩。看得出来Greg对家乡的感情,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也能理解。

再其次,很多纪实性的片子,从摄影技术角度来说并无过人之处,但恰逢其时,几十年后就成了经典。所以这些纪实性的东西,布列松的说法就是只要多拍,拍得不停手就行。好片子自然会有的。

但是有一点如同Frank指出的一样,纪实性的东西作者的主观情绪过多,和过于强烈乃是大忌。这样反而会大大地冲淡对观众的感染力,因为这样一来,作者就试图用自己去感动读者,而不是用片子去说明一切。

个人感觉大张回国拍陕北的民风那一组片子非常好,虽然片子技术上并不完美,但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心态刻画也入骨三分,值得大家学习。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在四川长大,从小就充满了大人对所谓“灾荒年”的恐怖描述的记忆。我父亲说,以前在所谓“自然灾害”时期,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农村搞得没有饭吃,一大群一大群的农民试图从村子里面逃出来涌进城市去要饭,被当地的民兵全部抓住,拴成一大串一大串地押回村子去,很多人都活活饿死了。当时一个村子饿死三分之二的人很常见。我父亲坐车回老家的沿途,常常就可以看到一些逃出来的农民还没有到达城市就饿死在路边的。

我妈妈告诉我说,一个从乡下逃出来的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在我们街上挨家敲门,无论是谁只要给她一碗饭吃,她就立即嫁给他。话说残酷一点,这些情景如果被记录下来,绝对会是经典。

经过了这一切之后,我想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会愿意回到那个年代了。

以前的城乡差别,是共产党为了保持稳定而人为造成的。现在的城乡差别,政治原因已经不多,更多的是自然和环境,教育等等经济原因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广东江浙一带的农村的乡镇企业搞得非常红火,当地的“农村”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城市居民。从这点来看,目前城乡差别,应该不是中央政府的故意为之,而是客观和自然因素的一种结果。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9:32 a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19, 2008 12:18 am
文章: 2669
赞同眼兄对的此现象的分析。
中国农村的贫困是个既严重又复杂的问题,是个远比政治体制改革更难解决的问题。这种贫困与落后,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既有地区性,又有全面性。

_________________
看更多图片:
http://www.photosalonla.org/membergallery.asp?uid=490 网上画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9:40 a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Greg,我相信你看到的都是事实,你拍的也都是实景,但我觉得你的思维一直还处于以前我们讨论过的“人本就是揭黑”的状态,而且你一直在被那种思考方式左右着。

我是乡下长大的,我们那儿现在还是乡下(虽然几年前把县变成了区,公社改称街道,但农村依然是农村)。我05和07年回去过两次,都在九,十月间。我看到的农村和你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以前回去,我妈总是抱怨周围的地方已经发展起来了,就我们家附近交通不便,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村里那条泥路跟你拍到的那条路差不多,甚至更糟,一下雨人就在泥里头走,从我记事起就是那个样子,一直没变过。

我05年回去的时候正赶上下雨,还没到家天就黑了,朋友把我从机场送到离家最近的刚铺好路基的公路旁。从公路离家还有1公里多,是条乡间小道,坑坑洼洼,全是积水和软泥,车没法开。我父亲和我姐姐到公路边去接我。我只好扛着60多磅的箱子,我姐姐背着我儿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黑暗中踩着泥水里往前挪。走了几百米,过来了一台拖拉机,半个车轮都陷在水里,车轮过处泥浆四溅。司机人好,说可以送我们一程,但人上多了车打滑,于是我搂着儿子在车斗里跟着车摇,我父亲和我姐姐跟着车走,十几分钟后终于到了家。

07年再回去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修好了,配上了崭新醒目的路标,村里和乡间的道路也硬化了,泥水路变成了可以错车的水泥路。散落在比人高的玉米地里的房子和村落在宽阔平直的道路映衬下竟成了的田园风光。还是同一个朋友去机场接得我,车出了南三环往南,不到五分钟就到家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会那么快。以前走老公路时,从从城里回家要上三个大坡(顺便提一下我们那个地方叫少陵原,因杜甫而得名,和陈忠实描写的白鹿原一川之隔,大张和MARK应该知道),在年久失修的坑洼路上怎么也得颠个半小时。路修好后连坡都找不着了,出了三环一眼望去是平直的公路直通远处青绿的终南山。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虽然没有城市大,但变化是实实在在的。跟我父母切身利益有关的变化包括:
取消了农业税: 每人每年还补贴几十块钱,钱虽然很少,但这是自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所没有的。
办了老年证:西安市七十岁以上老人在市辖境内所有博物馆管免费参观,市区公共汽车免费乘坐(我父母如今都年过八十,丧失了劳动力,地转给了别人,经济上是我在支持,我姐姐妹妹经常去探望照应)。05年我带父母去了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兵马俑我的门票是90元,(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票价我忘了,至少五十),他们两人凭证件免费进入。
看病报销部分药费:原来大小病全部自费,现在看病(在最近的医保改革以前)只要通过指定的途径,即先去街道医院,再由街道医院根据病情转城里的大医院,费用就报销一半。医保改革以后会不会更好不知道。
。。。

诺大一个国家,各地发展情况不一样,也不均衡。西安是西部城市,跟发达地区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变化也是巨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经济社会地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失误和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在所难免,有些甚至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政府短期内也不一定管得过来,但只要社会稳定,很多问题会逐渐解决,而且会逐渐法律化,制度化。我父母有时也抱怨,说粮食蔬菜中化肥农药残留物太多,心血管疾病猛增;假药害人,花了钱还耽误了病。这些不合理或者黑暗的东西拿出来曝光完全是应该的,但如果眼里只看到不合理现象,老拿来说事,以偏概全就是立场问题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9:54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海兄写得很好,很动情也实在。大家的描述,Greg兄的,海兄的,我的,大张的,等等加在一起,应该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了吧?

说实话,六四的时候,复旦,上医大扛大旗的有我,上海市政府门口绝食的也有我。但后来随着年龄增加,观点也渐渐成熟和改变。中国的问题,目前的确就是要抓到一个稳定发展的空间,咱们自己得给自己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在1930s由于日本入侵我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不能再错过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睡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观点从一个激进的鲁迅式的革命者变成了一个很坚定的,但是温和的,胡适似的改良主义者。

我觉得咱们需要的是一步步自我完善,而不是激烈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10:07 a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Greg Liang 寫:
前面讲到过两个/家人。这是第三个。

一位83岁的老人。来自一个革命家庭。十几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出去打仗。在锦州战役中严重挂花,曾经从喉咙里吐出一颗子弹头,一只眼被打掉。
解放后回到老家务农,农闲时作木匠。自我记事儿起夫妇俩就一直住在同一套老房子里。并在那里育了四男三女。

因为人太老实,多年只按二等残废军人标准拿到很少补贴。几年前,儿子帮着他重新定位为一等残废军人。每个月有两千元的补贴。很开心。

也是83岁的老伴儿两年前中风处于半植物人状态。子女都很孝顺。日复一日地轮流照顾。

以前,从不知道这不擅表达的农民夫妇之间有没有感情。从这对老人那里我感受到一辈子不后悔和相依为命的含义。



GREG,你这两张照片让我眼泪都掉下来了。
这个老人跟我父亲年纪差不多,长相更有几分神似。相似的脸型,头发,胡须和皱纹,不同的是我父亲的眼睛是好好的。我父亲以前是木匠,做木工活儿时,一个木屑迸进眼里,逐渐向瞳孔转移。几十年后去做了手术,视力没受到影响。

这两个老人之间也许没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他们之间那种平实真挚,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的感情让我非常感动。我要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的儿女致敬。这在当今道德已让位于金钱的世风中十分难得。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10:15 a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_@) 寫:
说实话,六四的时候,复旦,上医大扛大旗的有我,上海市政府门口绝食的也有我。但后来随着年龄增加,观点也渐渐成熟和改变。中国的问题,目前的确就是要抓到一个稳定发展的空间,咱们自己得给自己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在1930s由于日本入侵我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不能再错过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睡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观点从一个激进的鲁迅式的革命者变成了一个很坚定的,但是温和的,胡适似的改良主义者。

我觉得咱们需要的是一步步自我完善,而不是激烈的变革。


我非常同意大眼兄的这种说法。

六四的时候咱们没准还在同一个游行队伍里呢。我记得当时是拿着短波收音机,听着美国之音去游行的。

我没去市政府门前绝食,但去给绝食的同学送过水。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11:07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眼兄所提的我认真接纳。多数在理的我都接受了,只是对最后一条不同意 - 江浙和广东沿海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快速不是中央在城乡政策上改变的结果。
1。中央在改革开放以来在解决城乡差别上所做的政策性改变既微小又非常缓慢。户口制到今天也没有调整,农转市比墨西哥人入美国籍更难。真正的工人仍然叫做农民工,不属于工人阶级,等等。
2。南方先进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如下因素有关
1)沿海 - 有利于双向贸易。外来的电子产品和服装基本上都是从广东开始引进的。我们在北方上学的时候请广东同学带来一条牛仔裤就美得不得了。内地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也大批地从哪里运出去。
2)海外关系 - 是南方私营企业发展迅速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均收入不足10美元的时候,有多少人靠海外亲友的几百美金资助走上了致富之路。更重要的这种海外往来是国际贸易和产品信息的开端。90年代是大陆传统产品受来自海外产品冲击最大的时候。这些产品几乎全部来自南方沿海地区。
3) 远离北京 - 在冲破中央政策里左的束缚方面,南方尤其是广东沿海地区多年来都在打擦边球。这在北方和内陆地区是做不到的。 例如:在八十年代中期,南方私营企业开始红火,物价政策开始开放的时候,天津地区的意识形态还基本上处于文革时期的水平。“我们。。。天津迪。。。物价。。。是最低迪。。。”我们的李书记这番广播讲话我记忆犹新。
邓小平把第一个经济特区设在深圳不是偶然的。
4)由于最初的资本积累抢先,南方沿海得以利用内陆地区廉价的劳动力牟取更多利益。

内陆地区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发面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最後由 Greg L. 於 週五 9月 18, 2009 3:36 pm 編輯, 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12:17 p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19, 2008 12:18 am
文章: 2669
海 寫:
Greg,我相信你看到的都是事实,你拍的也都是实景,但我觉得你的思维一直还处于以前我们讨论过的“人本就是揭黑”的状态,而且你一直在被那种思考方式左右着。

我是乡下长大的,我们那儿现在还是乡下(虽然几年前把县变成了区,公社改称街道,但农村依然是农村)。我05和07年回去过两次,都在九,十月间。我看到的农村和你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同意你的分析,赞!此文章写得好,同样是从自我认知出发,摆事实,讲道理,有情有景有数据。要是有图片就更棒了。如泥路的道路,深陷的拖拉机与新修的双向道;你爸妈去逛博物馆和免票证等图片。

_________________
看更多图片:
http://www.photosalonla.org/membergallery.asp?uid=490 网上画廊


最後由 frank L6 於 週五 9月 18, 2009 10:12 pm 編輯, 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2:18 p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frank L6 寫:
海 寫:
Greg,我相信你看到的都是事实,你拍的也都是实景,但我觉得你的思维一直还处于以前我们讨论过的“人本就是揭黑”的状态,而且你一直在被那种思考方式左右着。

我是乡下长大的,我们那儿现在还是乡下(虽然几年前把县变成了区,公社改称街道,但农村依然是农村)。我05和07年回去过两次,都在九,十月间。我看到的农村和你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同意你的分析,赞!此文章写得好,同样是从自我认知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友情有景有数据。要是有图片就更棒了。如泥路的道路,深陷的拖拉机与新修的双向道;你爸妈去逛博物馆和免票证等图片。


惭愧!我回家主要是想跟父母聚一聚,聊一聊,基本不拍照。而且家里村里的一草一木我太熟悉了,没想着拍,只拍过我儿子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照片。我来找找,看能不能翻出点儿什么东西来。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2:26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frank L6 寫:
同意你的分析,赞!此文章写得好,同样是从自我认知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友情有景有数据。要是有图片就更棒了。如泥路的道路,深陷的拖拉机与新修的双向道;你爸妈去逛博物馆和免票证等图片。

呵呵,这个就是从前的职业习惯了吧。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3:50 p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01, 2009 12:36 pm
文章: 2078
很想做一个观望着,冷眼看世界,但看到海对西安周边的描写,也很想说几句,首先赞同海的观点,认识不足与差距,肯定现在的成绩,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平常心来对待。

西安是内陆城市,远处大西北,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始终没有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太多优惠政策,变化少之又少,一条南大街从两辆车交错到变为双向一共四车道就是最大的变化了,二环历经十几年才打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全国排名第三,西安历来是军事重地,地处国土中心,易守难攻,可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如果相对的贫穷可以给劫道一个借口,那么是否回到开放以前,大家一样穷就会安定幸福的生活?当你没有鞋穿的时候,有些人还没有脚,不要用没鞋穿给打劫脚底板一个荒唐的理由。

西安近年来的发展非常快,虽和上海北京横向对比不能相提并论,但纵向对比却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原来自称走遍西安每一条大街小巷的我,去年回去还是迷了路。Orz

看看发展与落后并存的西安
附加檔案:
2008-09 西安.jpg
2008-09 西安.jpg [ 443.32 KIB | 被瀏覽 4961 次 ]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4:47 p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一 7月 14, 2008 5:20 pm
文章: 1715
來自: Alhambra, CA 91803
海 寫:
Greg,我相信你看到的都是事实,你拍的也都是实景,但我觉得你的思维一直还处于以前我们讨论过的“人本就是揭黑”的状态,而且你一直在被那种思考方式左右着。

我是乡下长大的,我们那儿现在还是乡下(虽然几年前把县变成了区,公社改称街道,但农村依然是农村)。我05和07年回去过两次,都在九,十月间。我看到的农村和你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以前回去,我妈总是抱怨周围的地方已经发展起来了,就我们家附近交通不便,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村里那条泥路跟你拍到的那条路差不多,甚至更糟,一下雨人就在泥里头走,从我记事起就是那个样子,一直没变过。

我05年回去的时候正赶上下雨,还没到家天就黑了,朋友把我从机场送到离家最近的刚铺好路基的公路旁。从公路离家还有1公里多,是条乡间小道,坑坑洼洼,全是积水和软泥,车没法开。我父亲和我姐姐到公路边去接我。我只好扛着60多磅的箱子,我姐姐背着我儿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黑暗中踩着泥水里往前挪。走了几百米,过来了一台拖拉机,半个车轮都陷在水里,车轮过处泥浆四溅。司机人好,说可以送我们一程,但人上多了车打滑,于是我搂着儿子在车斗里跟着车摇,我父亲和我姐姐跟着车走,十几分钟后终于到了家。

07年再回去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修好了,配上了崭新醒目的路标,村里和乡间的道路也硬化了,泥水路变成了可以错车的水泥路。散落在比人高的玉米地里的房子和村落在宽阔平直的道路映衬下竟成了的田园风光。还是同一个朋友去机场接得我,车出了南三环往南,不到五分钟就到家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会那么快。以前走老公路时,从从城里回家要上三个大坡(顺便提一下我们那个地方叫少陵原,因杜甫而得名,和陈忠实描写的白鹿原一川之隔,大张和MARK应该知道),在年久失修的坑洼路上怎么也得颠个半小时。路修好后连坡都找不着了,出了三环一眼望去是平直的公路直通远处青绿的终南山。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虽然没有城市大,但变化是实实在在的。跟我父母切身利益有关的变化包括:
取消了农业税: 每人每年还补贴几十块钱,钱虽然很少,但这是自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所没有的。
办了老年证:西安市七十岁以上老人在市辖境内所有博物馆管免费参观,市区公共汽车免费乘坐(我父母如今都年过八十,丧失了劳动力,地转给了别人,经济上是我在支持,我姐姐妹妹经常去探望照应)。05年我带父母去了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兵马俑我的门票是90元,(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票价我忘了,至少五十),他们两人凭证件免费进入。
看病报销部分药费:原来大小病全部自费,现在看病(在最近的医保改革以前)只要通过指定的途径,即先去街道医院,再由街道医院根据病情转城里的大医院,费用就报销一半。医保改革以后会不会更好不知道。
。。。

诺大一个国家,各地发展情况不一样,也不均衡。西安是西部城市,跟发达地区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变化也是巨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经济社会地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失误和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在所难免,有些甚至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政府短期内也不一定管得过来,但只要社会稳定,很多问题会逐渐解决,而且会逐渐法律化,制度化。我父母有时也抱怨,说粮食蔬菜中化肥农药残留物太多,心血管疾病猛增;假药害人,花了钱还耽误了病。这些不合理或者黑暗的东西拿出来曝光完全是应该的,但如果眼里只看到不合理现象,老拿来说事,以偏概全就是立场问题了。


光提大张和Mark,干吗不提我?我可是从小在咸阳长大的,虽然你们家我确实是不知道。 :mrgreen:
Tnnd, 如果有机会一起在西安的夜市吃烤肉,那一定很爽。(这里欠大眼版权费一美分) :mrgreen: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小村故事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9月 18, 2009 6:37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我凭的是自己的良心。看到的触动了我,记下来,写上几句。

你说的我也看到了,可是对我来说没有价值,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新华社早就报道了。

如果你给古朴的老农穿上一件新衣服,当做汤水片来拍,像耍猴儿一样,我会厌恶。

你身处强势一边就不允许我为弱势的说话,我还会说。

你说对本届政府推进中国政治抱希望,我相信有人进言,他们还可以看得更广。

你说对本届政府推进中国政治抱希望,你知道他们还有几年的任期吗?到换届的时候你就烧香祈祷他们能为百姓做事吗?

你说农村进步了,我也没有说没有, 我只是说有些农村的相对生活水平下降了 (要饭的多了(至少在我们那里),孩子上不起学的多了(以前都是免费的),做小姐被城里人玩弄的多了(以前没有))。

你说中国农村进步了, 60岁以上的农民可以得到 60块。我说在进步中也有不公平。

东北、华北、江浙、广东,我近来走过中国一些地方,你莫说我看得太窄。

拍鸟窝,拍喷泉,拍长城,拍跑车,拍美眉可以得到喝彩。 拍实实在在的人何以刺痛你心?

自称为公仆的人做着黑暗的交易(在中国当官不靠买已基本上不可能了),却高踞百姓之上。你说莫吱声,给他们时间让体制自己进步。我没有那么天真。

你说我太心急。如果你把河北农村的今天((平均的)基本上都没有公园和马桶,没有公交车和剧院)和同地区城市(如天津,北京)的1949年相比,农村仍然比城市差。

你强辩中国要走以农养工,请不要偷换概念 - 是以农业养工业,不是以农民养工人。

农民养了半世纪的工,现在工业发展了,你们不让农民当工人。 嗷,你们满足他们做工的欲望,可是不管他们叫工人,他们是农民来打工,修路盖楼当保姆,脏的累的全都干,睡工地住桥洞,少给工钱管口饭,跟打发要饭的无异。早知城里人如此不孝,不如养狗养猪了。

你说这一切都很好。农民老实巴交的,闹不出事来,和谐第一。我靠。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72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用戶 和 28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POWERED_BY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