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of Los Angeles 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

We don't make a photograph just with a camera; we bring to the act of photography all the books we have read, the movies we have seen, the music we have heard, the people we have loved. -Ansel Adams
現在的時間是 週日 11月 17, 2024 3:56 am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1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10 1:44 pm 
離線
农夫
农夫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1, 2007 10:34 pm
文章: 3
2010尘埃落定——逝去的瞬间



  先问候兄弟姐妹们,大家好。
  这里原本还是自己的家,可从来没有来贴过照片,罪过罪过。不过不过过去两年里也没有在其他地方乱说乱动,也就还心安理得。
  又到了年终,该做个总结的时候。这一年就看着大家去阿拉斯加的,科罗拉多的,肯尼亚潇洒,而我却只能在这家门口泡泡乞丐,只觉得这世道太不公平,被资本家压榨得太狠,但还是把这一年里拍的整理一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的收获。
  从来拿出来看的,似乎都是漂亮的风光,可我自己却似乎从来都是喜欢人文主题的。这两年比较宅,没出去游山玩水,自然没有多少好看的风光,到了这年终打总结,也就只好把这些看家的人文类片子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可能不太对那些喜欢美景的朋友们的口味,也就饶了我这老朽,凑合着看吧。
  这组片子是Documentary性质的,但在这个专门的摄影板块分享,仅仅是出于涉及摄影及相关技术方面的考虑,加入了很多与技术相关的内容。按照Documentary的标准格式,其分类和组织方式,Description, Captions, Comments等,都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这组片子只不过是些原始材料而已。有兴趣要尝试Documentary的朋友,请参照学院派的标准Documentary要求,不要被这个帖子的格式误导,闹出笑话来。
  这组片子大凡都是黑白,因为较之于彩色,黑白片少去了色彩的干扰,更适宜于突出和表现主题。但同时也因为少去了色彩的支持,因而更强调主题的选取和表现力,更强调构图。
  人文类照片的拍摄,通常要求眼疾手快,脑子更快,因为场面可能转瞬即逝,没时间让你在那里思考如何构图,如何调焦测光。从看到事件的发生,或者发生的趋势,你必须迅速确定要表现的主题,该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拍摄的角度和构图方式,周边,尤其是背景中的因素对于可能的画面的影响等等。从技术上说,又因为多数场面是在动态中抓取的,因而预设快门光圈焦距,估计取景便成为最普通的技术要求。但从这一点上来说,现代数码相机的聪明智慧,较之于以往传统的胶片相机来说,真是给我们提供了太大的方便,替我们做完了很多技术性的工作。所以作为摄影师来说,理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画面和想要表达的主题上。
  这组照片中的多数,都是在这样的没有通过取景器的情况下拍成的。大家可能不难注意到,短焦距广角镜头加近距离拍摄是我喜欢的组合,因为它所带来的景深优势和画面冲击力。另外还有一点多年的黑白经验想分享给大家:高感光度在弱光照明条件下,可以大大地提高黑白片的对比度。技术发烧友可能会在乎数码照片的噪点,但它却会提高黑白照片的质感,这在胶片时代,就已如此了,大家不妨一试。这组照片中有几张使用了ISO1200+F2.8/2000,在清晨的弱光中拍摄,我会在那些照片的说明中具体说明。但总的来说,我并不希望大家去关心那些技术参数,因为相对于照片本身表达的内容来说,那些参数实在是毫无意义。
  人文类的主题,因为拍摄的场地和环境的特殊性,几乎不可能做到风光片那样的干净整洁,于是格外强调对于背景画面的关注。但同时对于原始画面的裁切也通常都在所难免,于是便要求人的大胆,别舍不得家里的那些坛坛罐罐。
  对于人文类主题的照片的读解,通常都会因为人们的阅历,生活体验,甚至当时的情绪不同而不同,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在所难免。“最好的照片,是无须做任何解释的照片”这是摄影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人文片来说,很多时候需要了解背景情况,否则可能有理解上的困难。再加之这个坛子上的风光爱家比较多,可能不那么在行于人文类照片的技法和手段,所以我还是力求对每一张片子的故事背景,拍摄意图,甚至手法做出说明,但求大家别拘泥于此,尤其不要被我在某些照片下所说的“喜欢”所左右,尽管畅所欲言。这组照片既然是我选出来的,那几乎都是我自己喜欢的。
  依旧强调说,我不是专家,我说了不算,要大家说了才算。这组片子也是拿出来分享的,欢迎任意拍砖,反正我这老朽早已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之流,不拍都已近晕死了。哈哈哈哈
  片子有点多,文件有点大,可能要花长一点时间,尤其网速较慢些的朋友们,所以先谢过大家的耐心等待。











ChI: Free Topics







[1] Audience
圖檔

  生活如同一首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感触到各自的优美。用这张照片开始这一年的总结,旨在其中的象征意义。希望大家有个好心情,来看这个长帖。
  这张照片拍于加拿大安省的一个很大的农夫市场,背后楼顶上的市场招牌和标志被我给裁掉了。






[2] Reaction
圖檔

  这张照片拍于Chicago机场的快餐厅。
  我们成年人似乎从来都喜欢用我们的理解力和心智去理解孩子,但这却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譬如,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是既好玩又好用的手机,在孩子的眼中却可能是个ugly, cold box with wired sound in it. 照片中孩子的表情说明手机中的声音并没有带来如他父亲所期望的,却似乎相反。头上的眩光漏入镜头,技术上来说是不好的,却也似乎淡化了画面中的其他不必要因素,某种意义上说并非坏事。所以几张中的选择,还是要了这一张。之所以没有给这张照片起一个更fancy的名字,也是出于这样的不想误读孩子的感受的考虑,大家自己去想吧。
  看另外一张参考样片,对比一下构图,对比一下孩子父亲的头对画面的干扰和对视觉中心的分散。






[3] Attraction
圖檔

  这张照片拍于加拿大安省东部的一个小镇。
  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瞬间。在这个古旧的,但维护得很好的小楼里面的院子里正在进行中的party,强烈地吸引了路过这里的残疾孩子的眼球和兴趣,但他既不能进去看个究竟,也似乎并不方便。






[4] The Audience beyond the front seats
圖檔

  这在所有各处的华人春节联欢活动中,都是常见的场面。只是孩子的眼神说明了点什么。






[5] Bikes in neighbor's yard
圖檔

  这张简单的照片拍在我住的这条街上,周日的午后,对面邻居的院子里。
  小男孩的自行车颇为偶然地放成了很一致的样子,觉得很是好玩,于是拍了下来。






[6] 被咖啡烫了手的女儿和她的母亲
圖檔

  这是我的邻居,我甚至和她还比较熟悉,常会去和她聊聊天。她和她九十多岁的母亲独自住在这里。
  我个人认为这是西方老人生活的典型写照,并无所谓孤独或苦楚,只是所谓的相依为命。我那天问过她,她说不想打搅孩子们,因为“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情”,同时这烫了手在她看来,还算是小事,尽管很难受。
  那个午后的阳光很烈,致使阴影中的母亲显得太暗了些。但尽管如此,还是依旧能感觉她的难受,和母亲的若无其事之间的强烈对比。在拍摄和裁切的时候,有意将她腿上的血管和身上皮肤的皱褶之类的细节保留进画面,以表达她身体的状况和肩负的责任之间的难以顾全。这些细节,可以让这张照片更耐得住寻味,耐得住看。
  这张照片,坦白说,让我自己挺触动的,因为难免会想到我们自己的将来,同时也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传统中国文化和礼教,与我们的下一代所受的西方文化和礼教之间所存在的gap。






[7] 打工仔的午餐时间
圖檔

  华人餐馆打工仔生活的典型写照。
  我想在这张照片中表达的,是体现在诸多细节中的巨大反差和冲突:手机上的信息所摄住的注意力和悬在半空中的午餐;颇为时尚的牛仔裤和卷起的裤腿,脚上的拖鞋;一应俱全的午餐,却吃在这肮脏的楼梯,甚至下面还有个垃圾桶的地方。
  从构图学的角度上说,尽可能地使用了规则的线条和不规则的人之间的对比来突出主题,因而有可能把主体放在画面中相对较小的位置。突出主题的方法有多种,需要灵活运用,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8] 募捐者和捐赠者
圖檔

  这是个毫无疑问的别出心裁的角度:垂直往上拍。估摸有人看了,会想揣我一脚。
  这张照片想表现的,是清晰地写在募捐者和捐赠者脸面和形态中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我觉得通常我们所采用的各种角度,对于表现这个主题来说,都似乎清淡得象杯白开水。
  从看到这个场面,思考要拍什么,又要怎么拍,到把相机伸进两人之间的杯子下面,按下快门,不过几秒钟的时间。从画面中的不尽清晰的细节,大家也许可以感觉到这种快。但这印证了我在开头的那个说法:人文类照片的拍摄,或者叫街拍,要眼快,脑子快,还要手快。这样的场面,如果按照人们通常的速度对好焦调好光,早就已经没了。






[9] 无题
圖檔

  这无须解释。对旁边那个人,我是特意拍摄和保留的。至于其中的原因,你们拿张纸把他遮掉,就完全明白了。






[10] Fishing boy
圖檔















ChII: Detroit Downtown, The City of Ghost.
Preface

  来这里的第一天,我的老板对我说: Detroit Downtown, The City of Ghost. You dare to be there alone?
  来了这里都有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个城市的好处:你可以任意地在街上乱拍,而很难有除你和被拍者之外的第三人来干扰你的画面。甚至Wedding Shooter们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把城市里的主要马路当作舞台来使用。
  Detroit是美国的大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China Town和华裔聚居的城市,以前的China Town在一九六七年的黑人暴动中被焚毁,再也没有重建起来。这个城市也是一个公共交通很不发达,同时没有地铁的城市,因为汽车工业的业主们都希望人们能够购买他们的汽车。
  总的来说,Detroit是个衰败痕迹很明显的城市,但Detroit Downtown和某些Neighborhood的衰败,其实并非缘于这次经济危机,而是几十年前的黑人暴动和多年来市政当局的腐败所致。关于这个历史缘由,网上可以找到太多资料,就不在这里提及了。
  Detroit Downtown周围最壮观的废墟是Hwy75+Hwy94交界处的American Food Company,但可惜市政当局制定了限制令,安装了监视系统,同时还派了警员把守,禁止我们这些提着大号相机的人去拍摄,以免宣扬这个城市的丑陋。我曾去过好几次,都没有得手,有些遗憾。
  这一组照片是先后在这个城市拍摄的,表现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某些生活侧面。






[11] 走过大街的轮椅
圖檔

  我自己很喜欢这张照片,几乎没有任何想说的。女儿也说她超级喜欢这一张。
  用了17mm的广角,在镜头允许的范围内作了最大限度的夸张。







[12] The city of nobody
圖檔

  我常常翻看这张照片,它不强烈,不刺激,却是平淡中的一种情绪。






[13] The city of nobody
圖檔










[14] The city of nobody
圖檔










[15] The city of nobody
圖檔










[16] The city of nobody
圖檔










[17] Privacy
圖檔

  周日午后市中心广场上的Coffee Place








[18] Day Walker
圖檔

  坦白说,我很喜欢这个场面,有种诗意。








[19] 午后情侣
圖檔










[20] Cross
圖檔










[21] Just tired, take a breath.
圖檔










[22] 抽雪茄的人
圖檔

  这是一个酒吧的露天座椅,这个酒吧是一群拉丁族裔的,喜欢抽雪茄的人的聚集场所。
  这个在周末里依旧穿了一身昂贵的礼服,套着丝质绣花西服背心,手上有老式方形罗马手表和硕大戒指的男人,毫不掩饰他的富有和霸气,让人想起三五十年代那些贩运私酒而发富的帮派老大。但实际上,这却是个很和善的人。我很喜欢这张照片,甚至把它fine print出来,作为礼物送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被摄者。
  短焦距广角镜头,加很近的距离。






[23] The man in the fashion dress
圖檔

  这身很奇特的全部印着报纸文字和图案的套装,是他的兄弟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24] 父与子
圖檔










[25] Where in the shadow
圖檔

  这该有点那种Ghost City的感觉了。








[26] Attention
圖檔

  这张照片很精彩,我和我女儿都非常喜欢。女儿在第一次看见的时候评论说,显然的有什么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这个因素却恰巧被留在了画面的外面,这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悬念和遐想的空间。同时这都市里的教堂也给人们带来些文化的气息。
  跟着这家人追拍了几张,相机的角度都非常低。






[27] Dear Mom
圖檔

  尽管前面一张已经很完美了,但我还是想把这张放上来揭开谜底。同时我想让大家注意的是拍摄的角度,构图的方式,和其对于主题的表现力。
  我记得我在前年的那些技术探讨的第一篇中,就提到过拍摄角度的问题,主张大家使用不同于常规目视角度的拍摄角度,其中低角度便是最多用的一种。这张照片的拍摄角度,可以算是一个范例。试想如果不用这样的仰视的角度,你该如何夸张一个比她先生矮小很多的女人?
  我想一定有人会注意到地平的倾斜问题,坦白说,我试过在裁切的时候把它转正,但觉得效果差了很多,所以还是保留了这样。大家也可以试试看。






[28] The eye
圖檔

  虽然这几乎成为一个系列中的另一张,但这张却和前面一张没有任何关联,只是旨在抓住孩子的目光。






[29] Wedding Shooter
圖檔

  Detroit街头上的专业shooter。他们居然可以把城市中的主要街道作为舞台来使用,这真的很夸张。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漂亮的新郎新娘,很少看到这些照片的背后,以及创作了这些照片的人们。






[30] Wedding Shooter
圖檔

  Detroit街头上的专业shooter。
  这两张从效果上来说稍有差异,各有所长,有些难以取舍。






[31] I got my big one.
圖檔

  很多人,尤其是外行,都通常以镜头的几何尺寸来判断镜头的价值,而这也几乎是对的。但当这个wedding shooter的clients提到这里的时候,他还是颇有些不服地掏出他那只加农炮说:"I got my big one". I am not sure if that lense is bigger than mine, but something is definitly bigger than mine.
  我蛮喜欢这张照片。在这个摄影师说这话的瞬间做出反应,移动相机去拍下的这一张,因为天阴,快门速度慢,似乎有点放射效果,并非特意。






[32] When Bride and Groom are busy
圖檔

  这是个绝对精彩的瞬间,去冲奖,是一定不会有问题的。不知道大家的感觉如何。








[33] We just wait
圖檔

  "Not only for me......" She said.









[34] Finally, we done.
圖檔










[35] 先睹为快
圖檔










[36] 穿过废墟的路人
圖檔

  周五的下午下班之后,去我曾提到过的Detroit的那片著名的废墟试试运气,果然守卫的警官不在,于是抓紧时间照了几张。
  转角的地方遇到这两个住在附近,而这时正穿过这片废墟回家的人。我的出现把他们吓了一跳,而他们的反应也把我给着实吓了一跳。搞清楚我在这里的原因和目的之后,这两个善意的人提醒我说:Never ever being here alone at this time with such a good camera, because there might be somebody jumping out, point a gun right on your head, just for taking away your camera, and throw your body in that building. Then, you know what, nobody will find you in a year. 这两个人随后陪着我走出这个地方,直到我回到停车的地方,才继续他们回家的路。
  这张照片很搞笑地把自己的影子拍进了画面。






[37] 穿过废墟的路人
圖檔










[38] The 3rd "Leg"
圖檔

  这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张。
  这位老人今年85岁,有点老年痴呆,有些行动不方便。老伴已经在前几年过世了,有个儿子59岁,和个27岁的孙女,但他们住在距离十多哩的另一个城市,只有时在周末来城里看她。







[39] The Portrait
圖檔

  我后来又一次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遇到她在公车站上等车,陪她聊了好一阵,直到车来了,扶她上了车,目送她远去。
  另外的几张特写: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40] "Clean Detroit" is on the move
圖檔

  4:00pm Sunday afternoon, the Clean Detroit is on the move. They are going to clean the city of Detroit, but, manually.






[41] Take care, "Clean Detroit".
圖檔










[42] Dating
圖檔

  I used to talk with people and have an eye contact with them when I am down the street with my camera. I like to listen to their story, find out their happiness behind their smile, or the pain behind their sadness. I believe that's the way I prefered.
  在人文摄影的这个领域中,历史上有很多的人做过很多的尝试,有过很多不同的流派,也有很多各个流派中的大师和前辈。但总的来说,主张照片应该有个想要表达的主题,并且足够突出的看法还是占了主流。纵观这些前辈们的传世之作,不难验证这个结论,而我自己显然是支持这个说法的。
  关于人文摄影,或者通俗的街拍中的表现手法,方式和技法等等,也许有时间的时候再另文讨论。






[43] The sweet of Chocolatier
圖檔

  同样的地点:市中心的广场,另一天的午后。这两个外地来的Wayne State University一年级新生在这里尽情地享受他们的清静和他们的巧克力蛋糕。
  谈话中我只知道他们并非兄妹,但隔一会儿之后,在另一条街上又望见他们手拉手的亲密样,才很确定地知道他们的关系。而那时已有些不忍心去再次打搅他们了。







[44] 歇息的骑车人
圖檔

  一般来说,只有在色彩不成其为一个影响因素,而对我的表达有所帮助的时候,我才会是用彩色来拍摄人文的主题。这在胶片时代就几乎是这样的了:身上总有一个装彩色胶卷的机身。
  当然,新闻工作者和专业摄影师们喜欢用黑白来拍摄人文主题或新闻主题,还有几个历史沉积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早期的出版业几乎都是用单色的灰度印刷,只需要黑白照片就足够了。而更早期的出版业甚至还只有灰度印刷。于是观众也好,拍摄者也好,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而在多年的实践中,专业工作者们已经总结和形成了一整套黑白摄影的理论和方式方法。直到今天,依旧有很多人在喜欢黑白,其实是一种惯性作用而已。第二,是因为这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专业黑白摄影师,或摄影爱家都自己冲印胶卷照片。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和报业出版的时效限制,通常要求立刻看到照片;另一方面是因为黑白胶卷有非常大的暗房后期宽容度,可以对前期拍摄中的不足做很大的补足和修正。
  有很多朋友可能没经历过早期的手工冲印,到后来的高精度温控彩色冲印的过程,而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所以对这个演变过程的历史缘由不是那么有体会,于是说起这个,供大家参考了。






[45] 歇息的骑车人
圖檔










[46] Looks familiar
圖檔

  他用了一台Rolleiflex中幅,但机身保存得非常好。








[47] 团体马拉松的获奖者们
圖檔

  2010年10月17日上午,在Detroit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团体马拉松。这天的下午,我在城里转悠的时候路遇了这三个获奖团队的成员,他们不无自豪地讲给我他们的成绩,秀给我他们的奖牌。








[48] Break time
圖檔

  Hockeytown Cafe的员工的工间休息时间。Hockeytown Cafe是Detroit最大的Fox Theater的附属咖啡店,在它的lobby里,也在没有演出的其他时候单独对外开放。








[49] Break time
圖檔

  Hard Rock员工的工间休息时间。Hard Rock Cafe是坐落在Detroit Downtown中心广场:John F. Kennedy Square边上的一家很热闹的咖啡店。他们那里供应的小点心非常好吃。








[50] The Receptionist of Hard Rock Cafe
圖檔

  这个全身,甚至在手指上都纹着有图案或字母的cool guy,在我要拍摄他的时候,也给了我个非常cool的pose。
  站在不远处的他的manager见他这个搞笑的样子,就开玩笑地说:He is also your customer, you should smile to your customer. 可老板的话毕竟是老板的话,于是他的笑容立刻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51] The Receptionist of Hard Rock Cafe
圖檔

  回来编辑照片的时候,想起这话,又看到这个艰苦的笑容,都还令我忍俊不已。








[52] Fans of Mike Posner
圖檔

  我一直都有一个印象,觉得周末的Detroit Downtown一般就只有两类人在活动:城市流浪汉和Wedding Shooting的人们。但当我在10月16日这个周六的下午准备收刀捡卦回家的时候,却遇到了这个城市的第三类人:Mike Posner的粉丝们。
  Mike Posner,流行歌手,将在这个晚上于Detroit最大的Fox Theater有一场演出。他的粉丝们,绝大多数是teenager,早在演出开始之前的一两个小时前,就已经花枝招展地打扮好,在围绕着剧场的街面上排起了等候的长队。
  这是队伍中一群结伴而来,不忍站立艰辛的年轻人。另有一张竖幅的,构图好些,但人物的表情差很多,颇有些遗憾。






[53] Fans of Mike Posner
圖檔

  这是另一张用彩色的,看起来还可以忍受。







[FYI] Fans of Mike Posner
圖檔

  这张照片并非收入这个集子中的,只是贴出来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中的细节。
  这个女孩子在我东张西望的时候拦住我,并滔滔不绝地对我讲她从Miami来,而这一天是她的生日,这都是她的朋友们等等,并要我给她照一张。








[FYI] Fans of Mike Posner
圖檔

  这张照片并非收入这个集子中的,只是贴出来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中的细节。
  在我要离开的时候,被这四个女生拦住,非要我给他们照一张。我本来觉得她们站在没光的阴影里,又觉得不合我想要的主题,但还是好心地准备给他们照。
  可当她们一字排开的时候,我立刻注意到她们身上的字母,于是不仅开心地给她们照了好几张,还很开心地按照她们的请求把所有照片都email给了她们,甚至还email给了Mike Posner。想着这不费事的举手之劳可以给这些阳光女孩的青春岁月留下个美好的回忆,我自己也觉得挺开心。












ChIII: Homeless in Detroit Downtown
Preface

  Detroit以汽车工业发达而著称,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被冠以世界汽车之都。但由于在1943年和1967年的两次大规模种族冲突之后,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纷纷迁离;同时又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劳力需求大规模减少;再加之为降低劳资成本而使很多工厂迁去劳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而导致了这个城市的衰败和工作机会的严重匮乏,因而逐渐使得Homeless在Detroit这个城市,成了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人群中的那些人都似乎很难改变他们的状况,而且也似乎有些安于现状。根据来源于internet的非官方资料,Detroit目前大约有18,000人左右的homeless people。
  接触这个人群,探究他们的生活,拍摄他们的实情,在我已经有一些时间了,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就这个主题的选择,我要特别感谢仙班在年多之前的一次聊天中的一个建议说:能否拍摄一些Detroit的衰败,或经济波动导致的影响,这一提议所带给我的启发。也要特别感谢我的朋友潇潇,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深资报纸编辑,在表现和挖掘这个社会现象中的人文内涵方面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也由于大多数在Downtown上班的人实际上并不居住在Downtown,所以以黑人为主的低收入群体,和流浪汉便成了周末里在这个城市中的主要人群,他们也自然成了我拍摄的对象。
  这个主题中,难免会有些照片很刺激,但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也没有任何政治倾向,只是因为这些主角身上所特有的非常态对我的那种吸引,而以主题的形式拍摄他们比较多一些。






[54] 夏日里的冬寒
圖檔

  这是Detroit Downtown街头拍到的一张很震撼的照片。别以为这是冬天,却是盛夏的时节。所有我想说的一切,都写在了她的脸上和眉宇之间。
  拍完这张照片之后,我实在没忍住给了她10块钱。本想再拍几张,却没想到这10块钱完全改变了她的心情,以至于我所有后来的片子都成了垃圾。这令我想起历来在职业摄影师内心中的一种挣扎,和介于伦理学家与艺术家之间的一个永无休止和结论的争辩:面对这些挑战人性,挑战伦理,甚至挑战生命的极端时刻,究竟是该先保全事件中的社会,新闻,艺术价值,还是该先给予人道的援助和施救,而把作为艺术家或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暂时置于一边。好在我现在不从事专业,不需要面对这样的痛苦选择,不必背负作为专业人员的那种职业责任。
  记得夏天里有一次遇见一个穿戴非常隆重的老妇人,痛哭失声地离开一家高级餐厅。那天相机就在手边,但我还是本能地去帮助了她,而没有去拍摄她的痛苦。虽然我知道那会有些很深刻的,能够揭示人性的弱点的东西。老妇人后来告诉我说,这是她儿子的婚礼,但她儿子却很无礼地把她从婚礼中赶了出去,她的心因此受了很大的伤害。即使不去深究他们之间的过结,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在我看来,无论在哪一方文化中都是不对的。
  提到这一点,是因为这是一个关乎于做人和内心平和的问题。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55] The Wall
圖檔

  “一墙之隔,天上人间”几乎是所有我想在这张照片中表达的内容。而这个残疾的乞丐所依靠的这堵不高的墙,近乎完美地构建了我想表达的这个主题。
  借这张照片,我可以给大家一个对比范例。注意这个对比范例中的街角部分被我裁掉了,但显然这个细节的省略大大地弱化了乞丐所在的周边环境给人带来的残败感。所以在裁切的时候,要留心细节的取舍。






[56] The man next to the door of a Church
圖檔

  问过他之后,知道他也是个无家可归的人。但写在一个男人脸上的那种沧桑感,却深深地打动着我,禁不住拍了几张特写。
  Detroit的无家可归者中,有的人精神状态很差,有的却好很多,象这个人。谈话中能感觉到那种开朗和积极态度,感觉他还有信心重建自己的生活。
  在Detroit拍摄homeless people,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安全问题。很多状态不太好的无家可归者通常都不喜欢被拍摄,他们可能会有比较暴力的反应,对人和相机都不安全。而那些允许你拍摄的,大多都还是比较友善的。我通常在出发前,会准备一些五块钱的小钞。一来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二来也给自己提供拍摄的可能性。






[57] The man next to the door of a Church
圖檔

  看看Nikon镜头的厉害。







[58] The man next to the door of a Church
圖檔









[59] The lunch on the City Square
圖檔

  我没能拍到她的lunch:几个很普通的cookie。
  那天天很不好,又逆光,而这人的肤色又这么重,于是控制背景亮度就变得非常困难。







[60] The lunch on the City Square
圖檔










[61] In The Bus Station Shelter
圖檔










[62] In The Bus Station Shelter
圖檔










[63] The Portrait
圖檔

另外的几张特写: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64] Walker
圖檔

  周日里街头上一个很常规的过路人。从他的装束,精神状态和手上那些破烂来说,我很难分辨他是个乞丐还是个普通的工人。这种类似的状况给了我一个印象:他们可能是生活在两种状况边缘上的人,而这个人群在这个城市不在少数。
  显然这清冷的街道,华丽的玻墙建筑是我有意要保留在画面中的。






[65] "God Bl......"
圖檔

  我没有政治倾向,但批评社会的不完美并不是什么错误。






[66] 城市流浪汉
圖檔










[67] 城市流浪汉:背影
圖檔

  我很满意这一张的感觉,让人心惊,想落泪。
  很仔细地组织了线条和角度,亮暗的对比等等,尽可能地使画面干净。






[68] 城市流浪汉
圖檔










[69] Asymmetric
圖檔










[71] Mover
圖檔










[72] A man
圖檔










[73] Sunshine but chilly day in Hart Plaza Park
圖檔

  Jerome,曾经在汽车配件生产工厂做质量检测工。他是技术进步,自动化程度提高,对生产环节中的劳力需求降低的牺牲品。他告诉我他失去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工厂安装了先进的,由计算机控制的检测设备,于是"They simply laid off all the inspectors they don't need in this process."
  我问他有多长时间处在这样的homeless状态了,他说:too long。他很明确地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我问他是否有任何具体的想法,计划或努力,他说:"I trid to find a job everyday, wherever I go, I try."







[74] Sunshine but chilly day in Hart Plaza Park
圖檔










[75] 移动的家什
圖檔










[76] Break
圖檔










[77] Believe or not, this is a family.
圖檔

  坦白说,我并没有在取景器里看就按下了快门,但拍完这张照片,我的眼泪也就下来了......那时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概念:他们是家人。我无法不想起很多我们常常提及的传统概念,诸如不离不弃,同甘共苦之类的,但真正面对这样的一家人的时候,很难让人不反省,让人不觉得汗颜。
  我紧跟着询问他们去哪里,并跟着他们沿着这段沿着河滨公园的步道下去到地下一层的一个大约1500平尺,能避雨却不挡风的地方,男人指给我说这是他们和另外大约二十个同伴在夜里的“家”。

  在随后的那个周末,我带了自己烤制的近五十只鸡腿,一些面包和水,去到他们聚居睡觉的那个湖滨公园的地下层,察看他们的生活。下面的八张照片是这一晚间拍摄的。






[78] When you're in your cozy home
圖檔

  他叫Robyn,我这是第二次遇到他,前面那两张公车站上的照片和那几张特写是我第一次遇到他。一方面因为我带去的食物所带给我的方便,同时因为第二次遇到,使得我们有机会很坦诚地聊了很长时间,很多细节。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前是个程序员。从他对自己工作和专业知识的描述中,听得出来他是做web based database design and query的,而且还似乎精于从user interface到background database design and programing。他曾经在Mere-Images.com工作过。我打电话去这家公司验证过,证实确有其人,在他们的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中为他们工作过。但这些project完成之后,他们便不再需要这些薪资很高的专业IT技术人员。
  他说目前难以改变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所从事的专业在这个城市实在难有工作机会,而他又没有条件移到其他可能有工作机会的城市去;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知识老化,同样也没有条件来实现更新与提高。
  在我所接触过的homeless中,他和我下面见到的David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曾经从事专业工作,因而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其他的人有很明显的差异,对现状和今后都比较坦然。也能很坦然地面对镜头,很认真也颇有条理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对问题的看法和分析也都比较合理。






[79] When you're in your cozy home
圖檔

  我专门问了他关于食物的来源问题,他说他的食物一般都来源于向各家有食物供应的店家乞讨,而他们一般都比较友善,会施舍给他。但到了周末就比较困难,因为绝大多数店家都关门。象在这个寒冷的周日,我送来的食品是他这一天里唯一的来源。
  在外无所收获地晃荡了一整天,饥寒交迫地回到这个避雨却不挡风的难友聚居地,意外地能有点热气腾腾的食物,这在他的脸上写下了异常复杂的心情。相对于前一次在公车站遇到他,给他拍摄特写的时候,因为吃过了些东西而生的愉悦之间,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别。我并没有去看取景器,而是一边和他说话,一边按下快门。但看着他的眼神,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的眼泪几乎要下来,而他似乎已经对这样的状况习以为常。
  离开的时候,我给了他口袋里以备不测而带的20块现金,但那种同样非常复杂的心情却有好长时间挥之不去。






[80] When you're in your cozy home
圖檔

  他叫David,也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前汽车配件工厂内装饰设计工程师。他以前所在的工厂为Nissan,GE等汽车公司生产汽车内部装饰的部件。工厂为降低生产成本而搬去了墨西哥,因而导致整个工厂的几千人失去工作。
  关于再就业,他坦陈说需要再学习和Re-Certified,可这样的program,据他的调查,至少也需要800美金,外加那一段时间的生活花费,而他目前显然是没有这样的资金来源的。
  我问他政府和民间的各种资助是否可能给他提供一些帮助的时候,他说很难,因为在Detroit,虽然这些resource多过美国的其他各州,但Detroit的失业状况也实在坏过了其他地方,因而这些支持远远地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呈现出严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同时这些机构和Shelter主要在集中处理那些带孩子的妇女,和那些有着健康或涉毒问题的人,还很难关注到他这样的看似OK的人。我继而问他如何处理健康问题,他说:"You know, the medical service in US, is really expensive. And I don't have that possible to pay the health insurance, so it almost rely on my own, rely on my lucky. Just don't be sick, hopefully."
  谈到现状和今后,他也很想有所改变,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改变的可能性非常小。他说他还有大约十年到退休的年龄,他以前工作时候的纳税还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养老保障,虽然很少,但相对于目前来说,还算是聊胜于无。而在这十年中,就他自己这个年龄和这么长时间处于unemployee的状态,很难说服雇主给他一份工作。
  他有一个23岁,已经结了婚的女儿。我问他,他女儿和她丈夫对他的状况如何感想,有没有可能性给他一些帮助?他说"They know it pretty clear, but pretty much they can do nothing on that. ...... It's no problem to stay with them, sometime, for a while, for couple of days, especially during the really cold winter." 在谈到有无可能和女儿一家一起生活的时候,他很确定的说:"It's possible, but simply don't want." (我知道东西方文化在此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不想在此发表任何评论。)







[81] When you're in your cozy home
圖檔










[82] When you're in your cozy home
圖檔

  他叫James,是他在前一次遇到的时候,告诉了我这个地方的。我后来还在这个城市里的好几个地方遇到过他,甚至还车他到他想去的地方。
  我发现他有颇广的社会联系,和那些homeless的同伴,以及各食物店家,能搞来食物,香烟,甚至啤酒,有点类似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中的Red,有点丐帮帮主的味道。







[83] When you're in your cozy home
圖檔

  他叫Anthony,睡在稍微上层一点的地方。我送去食物的时候,同伴们叫了他,但他因为太冷而不愿起来,因而我不得不单独取了一些送去他的面前。
  他年龄不大,但他说他从来没有工作过,从来就是这样生活,然后就不想谈其他的了。我有这样的猜测,觉得homeless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长远来说会怎么样,我无从得知。







[FYI] Lower floor in Hart Plaze Outdoor Theatre
圖檔 圖檔

  这就是在Downtown的Hart Plaze Park的露天剧场下层,被这些homeless people作为晚间过夜的地方。从底层和大约地面的位置看下去。
  他们说警察有时会在夜间在察看这里,但通常都比较友好,不会驱赶他们。在冬天很冷的时候,警察还会把那些缺少被褥睡袋,难保温暖的人临时带去Emergency Shelter,以免冻死。







[84] Charity food for homeless people
圖檔

  由于历史沉积的原因,homeless people在Detroit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这些人一旦因为各种原因沦为homeless,便似乎很难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于是关注和帮助这些homeless的人们就成了一些善心人们的义举。
  在Temple St.边上的Cass Park,是这些homeless people常常聚集的地方。在每个月的第三个周日下午两点,Rochester Church of Christ的兄弟姐妹们,和Rochester College的志愿者们,都会把他们募捐来的,或他们亲手准备的食品,衣物和各种生活必备品送到这里来,免费分发给这些homeless people,尽可能地给她们一些帮助。
  组织者Kevin Stewart, Greg Guymer对我说,他们已经有连续三年的时间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给这些homeless people提供帮助了,并且还会继续下去。William Anderson,教会里的另一位长者,对我说,“我们几乎不可能降低homeless人群的数量,但我们可以尽力给他们提供一些食物,衣物,和生活必需上的帮助,尽我们的所能,让他们过得好些。”
  这个主题下的几张照片,是我专门在这个时间去拍摄的。拍摄这些照片,比我在街上抓拍那些homeless people,更令我感觉心惊和难忍。我似乎很难把握自己该从哪个角度去表达,又该表达哪种情绪,但总之面对这个艺术或新闻从业人员的痛苦选择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痛苦。






[85] Charity food for homeless people
圖檔










[86] Charity food for homeless people
圖檔










[87] Charity food for homeless people
圖檔










[88] Charity food for homeless people
圖檔










[89] Charity food for homeless people
圖檔










[90] Charity food for homeless people
圖檔










[91] Pray for all
圖檔

  感恩节前的这个周末,在分发衣物和食物之后,Rochester Church of Christ的兄弟姐妹们手拉手为所有的人祈祷。








[92] People's kindness
圖檔

  在这个自愿地援助这些无家可归者的行列中,还有无数类似的人们,甚至有些仅仅是关系要好的朋友们,例如Kathy Taylor(下图右侧站立者)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每个周日下午带去大约100份食物和衣物。
  而这些homeless people也通常会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象下面这个人所“画”出来的那份特殊的谢意。







[93] Special thanks
圖檔










[94] Kids in charity activity
圖檔

  Presbyterian Church的兄弟姐妹中,甚至还有十几岁的孩子参加。组织者Mike Hoffman告诉我说,在过去四年的charity activity中,他总是鼓励孩子们参与其中,以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从中受些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就这一点来说,东西方文化似乎还挺一致)








[95] Kids in charity activity
圖檔

  14岁的Daniel Cayo(上图右)和11岁的Emma Cheff在回答我的提问时,很感触地对我说:It makes me relly happy to see that they can get some help from us.








[FYI] Homeless Shelter: Catholic Worker House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提供这几张照片,是为大家对于Shelter有个直观的概念。
  在Detroit,有好些由各种社会力量资助的Shelter,我去访问过其中的五个,本想以些照片来证实一个一般的想象:那些在Shelter中的homeless people会因为生活有些基本的保障而会有相对较好的状态。但这些Shelter除了这一个外,都不允许我拍照,也不允许我interview那些住在其中的homeless people,因此不能实现。
  小规模的Shelter看起来,大凡就是这样一幢普通的house,提供食物和生活保障。有一些较大的,诸如坐落在Martin Luther King + Second St角落上的NSO,就是一个类似厂房一样的一层建筑,能容纳上百人。
  Catholic Worker是一个世界性的慈善机构,有大约七十五年的历史,是一个Purly based on donation and volunteer的机构。这幢两层小楼是这个机构在Michigan的唯一一座Shelter,有大约32年的历史。常规情况下,这里可以容纳3 stay and 6 residents。可见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这个Shelter是Southwest Solution的援助计划中的一个环节,接受由Southwest Solution送来的那些有mental or drag problem的homeless prople。在这里没有时间限制地住上数月,然后再接受Southwest Solution提供的training,帮助他们就业,返回正常生活状态。
  Southwest Solution可能是Michigan最大的帮助homeless people重返正常生活的机构,据该机构网站提供的资料,他们的相关program大约每年可以使得6000人重返正常生活。这个机构也提供类似的Shelter,但规模要大很多。在Detroit的另一个提供较大规模Shelter的机构是Salvation Army,他们设在Detroit的Shelter可以容纳110人左右。







[96] The Food from Salvation Army
圖檔

  Salvation Army同时也可能是最大的给homeless people提供食物和衣物的机构。他们的Bed and Bread Program每天会有若干辆类似的Food Truck在某些固定地点,给这些homeless people提供食物。这是每天同样时间在位于Martin Luther King + Second St角落上的NSO门前发放食物的Food Truck。
  我试图电话interview相关的人员,以找到一些相关的数据,看看他们每天要提供多少食物,但还没能接触到正确的人员和正确的数据。







[97] Waiting the Shelter to open
圖檔

  NSO,照片中背景中的那幢一层建筑,是Detroit的Shelter之一。这个机构在工作日是24小时都可以walk in的,但到了周末,却只有8:00pm-8:00am提供服务。于是这些寻求晚间栖息的homeless people就不得不在这个时间前等待于门口。在这个周日的下午,大约有五六十人等待于此。
  Yarbrough Anthony,是这些等待的人们中的一个,他给我讲述了大家对这个时间的抱怨,希望在这个季节可以早些开门,因为室外已经实在很冷了。
  这一天的拍摄中,曾经引发了其中某个人的不满。于是他的嚷嚷在几分钟之内,就立刻引来了其中二三十个人的聚集,并且仗着他们人多势众,不顾我的任何解释,道歉和劝说,开始拉扯我的相机和机包。好在那些在此分派食物,在前接受过我interview,知道我的来意的六七个人合力隔开那些人,厉声斥责他们的无礼,才让我脱离困境。这令我狠吓了一跳,对面对群聚的homeless people有了多一些的戒备。







[98] Waiting the Shelter to open
圖檔










[99] Waiting the Shelter to open
圖檔

  说来你可能不信,她正在捉虱子。
  这让我想起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阿Q“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的一段描写,坦白说,我着实有些惊异。







[100] Waiting the Shelter to open
圖檔










[101] Just tired
圖檔

  他叫Cimothy Page。当初拍摄他是因为光影和形态的原因,但对话中却意外地知道他也曾经是个homeless people。
  这位曾经的汽车工厂机械师因为失去工作,失去家园而沦为homeless,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了状况,现在他依靠做Landscape和Roofing两份工作养活自己,重建生活。我对他说,在我这段时间的Documentary Shooting and Research中,接触过很多homeless people,发现重新工作,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说:"I know it's hard, but you can not being in homeless forever. In this country, earning your life is not that hard if you wish to work...... We do can not control the factory changes or the economy changes, but you can do that if you can not do this."
  他告诉我说他开始的时候给那些做专业Landscape的人做帮手,向他们学习技术,现在他已经可以独立做了。但这种工作的需求不是每天都有,所以他又去做另一份工作:Roofing,这样他可以以这两份工作的收入养活自己,并且逐步地重建自己失去的家园。
  我给了他很多的祝福,而他的故事也给这么好几个月来因为集中关注这个主题和这个人群而变得有些焦虑和颓丧的我自己,带来些鼓舞和希望。






[102] Cimothy Page
圖檔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关于这个主题,就基本到此。我自己的Research还没有结束,无论是文档还是拍摄,都还在继续,显然要到明年才可能按我的预期完成。
  Homeless,我自己认为,是一个由客观变化触发,而自身弱势又不能抵御和适应这种变化而导致的失控状态。这种状态的改变,一方面需要社会各方的帮助和支持,但另一方面,个人自身的努力却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Documentary的一般格式,还要有大量的文档工作,但我把这些照片share在这里的目的,可能更多的还是出于摄影方面的考虑,所以请大家多包涵了。











ChIV: Mennonites in Ontario, Canada
Preface

  Mennonite是教士Frisian Menno Simons在十五世纪创立的一个基于圣经的宗教分支,在Google上search "Mennonite"这个关键词,可以找到有关这个教派的很多相关信息。这个教派迄今在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五十万教徒,分布在大约六十几个国家。在加拿大有大约十三万教徒,相对较多地生活在Ontario。
  这个教派的教徒有比较独特的传统和生活方式,譬如他们相对统一和独特的服装,又譬如他们至今都沿袭着的古老生活方式,避免使用现代交通工具,而使用马车;避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使用电,手机,电脑等现代工具,除非必须。所以在安省的这个人群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而加拿大这个国家历来都比较开明,所以在他们聚居的地区,都在公路上保留有专供马车走行的碎石路面,有专门的交通标志保障他们的马车拥有优先路权。加之在加拿大安省的这一些教徒几乎都是德裔,所以这个教派的特征在德国人严谨的传统基础上,便显得格外地突出。
  下面这一组照片主要是拍摄了他们周日礼拜前后的情形。






[103] The moment
圖檔










[104] The moment
圖檔










[105] The moment
圖檔










[106] The moment
圖檔










[107] The moment
圖檔










[108] The moment
圖檔










[109] The moment
圖檔










[110] Gentleman
圖檔










[111] Gentleman
圖檔










[112] With Gentleman
圖檔










[113] Happy Dad
圖檔










[114] Happy Dad
圖檔










[115] Peeper
圖檔










[116] Peeper
圖檔










[117] Peeper
圖檔










[118] Proposal
圖檔










[119] Impertinent
圖檔










[120] 马车
圖檔

  在有限的横竖几张中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选了这一张,因为从构图学的角度上来说,几乎完美到没有遗憾的程度。参考一下这张竖幅A,或这张竖幅B。相对来说,我喜欢B,尽管马车有点靠边,但却因为广角镜头使画面变形,而有种往画面中的收敛点上冲去的感觉。不知道大家的感觉和偏爱如何。






[FYI] Just for your Reference
圖檔

  我并不把这张作为这个集子中的一幅,只是贴出来给大家一个参考,以便于让大家了解他们的交通工具:马车,和他们所在的城市道路的一般状况。
  这是令我无限遗憾的一个场景,本来很有意思,可路上那些横空而出的电线却真能把我气得吐血。可能离开这个地方要好些,但我没去追过,因为我这两条腿,显然跑不过马车。其实这马车跑起来并不比汽车慢多少,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即使用高速连拍,也几乎只有前两张可用,因为第三张已经距离你太远了。






  看到这里,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劳累了。虽然这一组照片的每一张都无所谓大片小片,但都不是能让人轻松的。那就让我在你离开之前,给大家看几张轻松愉快的照片,放松一下心情。






[121] Basic Instinct
圖檔

  先看下一张。







[122] Basic Instinct
圖檔

  这其实是两张娱乐照片,因为孩子的关注实际上并不是父亲手上的食物,只是那个刚好的目光的角度,可能给观众造成的印象而已。
  孩子的不爽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关注的焦点,或其他的什么因素,不去猜测。只是觉得这孩子的表情实在太可爱,让人有种忍无可忍的感觉。










AFTERWORD

  这一年的总结就到此为止吧,多谢各位的捧场。
  去年是偷懒了,什么也没做。2008年发过一组以风光为主的年终总结《2008尘埃落定——非主流》,仅供大家参考。
  这本来只是个自己这一年的总结,不知道怎么写一写又似乎有些技术分析的滋味了,真不好意思。我是从来不吝惜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的,只要能对大家有些帮助。我以前是写过关于风光摄影的文章的,因为这个坛子上的风光爱家显然较多。我在考虑是否再写点关于人物或人文摄影的技术性文章,但还没想好,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看大家的兴趣如何了。但这些讨论也好,文章也好,书籍也好,都不过是外在的因素,关键的还是要自己去拍去练。
  所有的这些意见都是我个人的一面之辞,仅供大家参考而已。这个坛子上的高手很多,都算是我的师长,大家别笑我小儿科就多谢了。
  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和时间,并祝各位新年快乐,新春快乐。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2, 2010 2:38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2, 2008 2:25 pm
文章: 1573
这组令人震撼,先顶,再细细品味!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12月 03, 2010 1:02 p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19, 2008 12:18 am
文章: 2669
一组高水准的扫街,欣赏+学习。欢迎常来坛子玩,也欢迎有空是给坛子写点文字,发在理论版。

_________________
看更多图片:
http://www.photosalonla.org/membergallery.asp?uid=490 网上画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六 12月 04, 2010 2:11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5, 2007 12:56 pm
文章: 5438
终于读完silent heart的精彩图文,像这样的人文纪实类照片是我所缺乏的,打算以后也拍拍这样的题材... :admire: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六 12月 04, 2010 10:05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三 6月 20, 2007 4:28 pm
文章: 1570
來自: Simi Valley, CA
超强。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一 12月 06, 2010 1:48 pm 
離線
农夫
农夫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1, 2007 10:34 pm
文章: 3
多谢各位捧场。
起初剪辑这个帖子的文字,是为在文学城发帖而写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有好些话都不太适合说在这里。因为这里大凡都是行家里手,而我的那些话似乎都太小儿科了。可帖子发了不能改,只好请各位见谅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三 1月 05, 2011 3:51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无资格评价。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三 1月 05, 2011 10:34 pm 
離線
公士
公士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10, 2010 7:39 pm
文章: 94
深入生活,揭示现象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值得玩味学习.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1月 06, 2011 12:00 a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10, 2007 1:46 am
文章: 1897
很强的帖子!学习ing。。。
顺祝新年快乐! :D :D :D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1月 07, 2011 12:33 am 
離線
官大夫
官大夫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一 6月 07, 2010 10:48 pm
文章: 295
久违了,很好的纪实照片,向兄弟道声辛苦了!若没有责任与使命感,若没有对人生的思考,若没有潜心观察周边生活的人们,若没有对摄影事业如此的执着是不可能出这样的片子的。“摄影”到底属不属于艺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想真正从事摄影的人们。世界著名摄影师西埃夫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在1982年以后,他也一直以其行动在解决这个问题——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纪实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永恒的见证。当然,如果对摄影究竟是否属于艺术仍然争论不休的话,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摄影分为两个大类:优秀的照片和糟糕的照片!这也是西埃夫在自己一生的实践中所奋斗的目标:拒绝平庸!

上几张2010年中国新闻纪实照片,以分享!


附加檔案:
(0).jpg
(0).jpg [ 202.93 KIB | 被瀏覽 5008 次 ]
(3).jpg
(3).jpg [ 88.49 KIB | 被瀏覽 5008 次 ]
(4).jpg
(4).jpg [ 122.33 KIB | 被瀏覽 5008 次 ]
(17).jpg
(17).jpg [ 139.68 KIB | 被瀏覽 5008 次 ]
(21).jpg
(21).jpg [ 145.52 KIB | 被瀏覽 5008 次 ]
(22).jpg
(22).jpg [ 101.82 KIB | 被瀏覽 5008 次 ]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1月 07, 2011 11:21 pm 
離線
官大夫
官大夫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1月 20, 2009 11:18 am
文章: 250
很精彩!!!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1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用戶 和 11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_BY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